唐貞元十九年(803年),關(guān)中地區(qū)因旱失收,百姓苦不堪言。監(jiān)察御史韓愈上書《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,》請朝廷減免徭役賦稅,觸怒了唐德宗,被貶任連州陽山縣令。韓愈與被貶任臨武縣令的好友張曙結(jié)伴南下,抵臨武后,張曙與韓愈話別。韓愈經(jīng)過南天門秦漢古道到達(dá)連州,再由連州乘船沿湟水去陽山。路經(jīng)同冠峽時,韓愈作了一首《次同冠峽》詩:“今日是何朝,天晴物色饒。落英千尺墮,游絲百丈飄。泄乳交巖脈,懸流揭浪標(biāo)。無心思嶺北,猿鳥莫相撩?!?/span>
韓愈
韓愈(公元768~824年)字退之,孟洲河陽(今河南孟縣)人,祖籍河北昌黎,故稱韓昌黎。生前官至吏部侍郎,他與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(dǎo)者,我國文學(xué)史上杰出的散文作家,也是中唐詩壇上一位很有特色的詩人。貞元十九(803),由監(jiān)察御使貶任連州陽山縣令。韓愈陽山之貶,與連州結(jié)下了不泯的情緣。
韓愈貶陽山,他的好友張曙也貶臨武?!杜R武志》載:韓愈張曙結(jié)伴南下,經(jīng)郴州桂嶺而抵臨武。韓愈赴陽山是經(jīng)由連州赴任所,是他第一次到連州。韓愈在連陽期間,寫了《送惠詩》和《送靈詩》兩首贈僧詩。詩中曾提到“愈在連州”等,由此可見,韓愈曾經(jīng)多次涉足連州,應(yīng)當(dāng)毫無疑問。
韓愈逗留連州的時日有限,但于連州文化的影響,卻是十分深遠(yuǎn)。韓愈共有關(guān)連州的作品,文章一篇,詩歌4首,包括:《燕喜亭記》、《宿龍宮灘》、《貞女峽》、《送惠詩》和《送靈詩》。
公元804年2月,韓愈終于來到了陽山任所。在陽山,韓愈勤政為民,傳播中原文化,教民以詩書禮儀,易愚昧而文明,改狩獵而農(nóng)耕,促進了陽山社會生產(chǎn)力的發(fā)展。他在陽山干了一年零兩個月,但陽山人民深深地懷念他,把陽山改名為韓邑,牧民山改名賢令山,城河改名為韓水。
唐宋時期,連州下轄陽山縣。韓愈任陽山縣令期間,曾多次游覽連州,留下不少詩文遺跡。明代《連州志序》提到:中唐時期,風(fēng)氣猶未開化,從韓愈《送區(qū)冊序》可以看見……晚唐以來,風(fēng)氣大變,一直延續(xù)到南宋。究其根源,是從韓愈貶陽山縣、劉禹錫謫連州開始。
連州中學(xué)校園內(nèi)的燕喜亭
獨屬連州的“燕喜”文化
坐落在連州中學(xué)校園內(nèi)的燕喜亭,建于唐貞元十三年(公元797年),為唐朝吏部官員王弘中所建。初時稱為宴喜亭,為地方官員設(shè)宴消閑的場所。六年后,韓愈到連州議事,題名為“燕喜亭“,并寫下千古名篇《燕喜亭記》,贊頌連州“吾州之山水名天下”?,F(xiàn)在碑文仍立于亭內(nèi)。
燕喜亭記碑文
韓愈《燕喜亭記》曰:“太原王弘中在連州,與學(xué)佛人景常、元慧游。異日,從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,丘荒之間,上高而望,得異處焉。自是弘中與二人者,晨往而夕歸焉,乃立屋以避風(fēng)雨寒暑。既成,愈請名之,曰‘燕喜之亭’,取《詩》所謂‘魯侯燕喜’者,頌也。”可見燕喜亭由王弘中所建,韓愈自告奮勇給亭子起了個好名字,頌揚建亭者德行。
“燕喜”,語出《詩經(jīng)·魯頌·悶宮》第八章,是魯侯喜宴之謂?!遏旐灐肥歉桧烎斮夜鏄I(yè)、復(fù)疆土的詩篇。韓愈選取這兩個字作亭子的名字,是有中興唐室、喜宴慶賀的含義。從這個主意出發(fā),文章托物寄意,既是給王弘中以慰勉,也是作者用以自勉?!堆嘞餐び洝贩从沉俗髡吲d唐復(fù)國的政治理想,也體現(xiàn)了他“文以載道”的文學(xué)主張。
燕喜亭周遭崖壁上,摩崖石刻十有余處。這些都是題刻者游燕喜亭后留下的,這些題刻,或隸或楷,集書法藝術(shù)于一身,它們緣燕喜亭及其碑刻而生,又自成一列。由燕喜亭及《燕喜亭記》碑引了的歷代詩文不可勝數(shù),已入《連州志·藝文》及其它書籍的,就有十九篇。《燕喜亭記》千載之后,仍能激起讀者強烈的共鳴,并給人以啟迪。
連州中學(xué)的燕喜亭,是連州最有名的古跡名勝。燕喜亭所在處,后人逐漸修建了燕喜園、燕喜書院、燕喜小學(xué)、燕喜中學(xué)、連州中學(xué)圖書樓燕歸堂、燕喜文學(xué)社等,“燕喜”已經(jīng)成為連州獨有的一個名稱系列。因韓詩聞名的小北江
龍宮灘的峭壁上刻有韓愈《宿龍宮灘》詩
韓愈在陽山任中,曾由陽山沿江赴連州府述職,夜宿龍王宮,龍宮灘的山水風(fēng)光激發(fā)了詩人的情懷,賦《宿龍宮灘》詩一首,詩云:“浩浩復(fù)湯湯,灘聲抑更揚。奔流疑激電,驚浪似俘霜。夢覺燈生暈,宵殘雨送涼。如何連曉語,一半是思鄉(xiāng)。”
龍宮灘位于小北江上游,今連州龍?zhí)多l(xiāng)境內(nèi),當(dāng)時灘之東岸有龍王宮,故名龍宮灘。距連州羊跳峽(湟川三峽中的第三峽)二里許,屬連州龍?zhí)兜亟?。首?lián)道出湟川三峽水流湍急,浩浩蕩蕩,奔騰澎湃。詩人寫夜宿龍宮寺的情景,道出當(dāng)時的處境和心情,半夜里一覺醒來,孤燈生暈,夜雨送涼,這凄清的情景,怎不令人浮想聯(lián)翩,愁思萬縷。末句“一半是思鄉(xiāng)”,“一半”是既“懷鄉(xiāng)”又“憂民”之意。詩人在“午夜夢回”中,聯(lián)想自己為民請命,因諫被貶,從此忠言難進,人民遭殃,憤懣之情,含蓄不露。
韓愈在粵北留下不少游蹤和文學(xué)作品,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為小北江(又稱連江、湟川)吟詠的詩人。除了龍宮灘外,小北江的楞伽峽、同冠峽諸勝,均因韓愈的詩而得名。
跟改韓姓的山水名勝
紹熙二年(1191),知州陳曄在連州州治創(chuàng)建仰韓堂,遺址今在連州市政府;嘉定七年(1214),知州吳純臣于連州城建仰韓橋,遺址今在連州中學(xué);南宋紹興十六至二十年(1146~1150),原宰相張浚謫居連州。期間,將所藏韓愈像刻石立于連州州學(xué)。據(jù)知是最早的韓愈像。
宋代,陽山官民在韓文公釣魚臺上修建尊韓書院,培養(yǎng)地方人才。明初《明一統(tǒng)志》載“尊韓書院,在陽山縣東,唐韓愈讀書于此,后人因建書院”。明代,改名仰止書院。清代,又改名宗韓書院、韓山書院。
韓愈任連州陽山縣令一年零兩個月,但陽山人民深深地懷念他,把陽山改名為韓邑,牧民山改名賢令山,城河改名為韓水。韓愈在嶺南做官的時間加起來不足兩年,所到之處山水都跟著他改了姓,這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上,恐怕沒有第二人!